★   热门推荐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返回上一层

创新发展的“牛鼻子”在哪儿

 日期:2016-02-15 11:01:16 人气:55

紧紧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



    崇尚创新、推动创新已经成为今日中国社会最大共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列在了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更是形象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但是要让创新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要求变为现实,中国社会不仅要自觉创新之要,更要跨越创新之难。

     创新之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绝非无事生非,创新更不是自讨苦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短短的一句话说透了创新对今日中国的重大意义。

    尽管中国社会在过去30多年确实实现了为世界瞩目的高速发展,年均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堪称世界奇迹,但这一发展是过去特定时间段内各种发展要素难以复制的机缘聚合,比如恰好处于世界经济上行期、恰好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分化期、恰好处于国际自由贸易蜜月期、恰好处于中国社会赶超发展爆发期,等等。所有这些“恰好”中的任何一项都是一个经济体能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而中国社会在当时恰好又同时得到了这些“恰好”,发展速度想不快也难。可是 “恰好”本来就是偶然性的,不是必然、不是常态,不可能永远存在。当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当国内发展阶段开始调整,再走以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为主导的传统发展之路就会举步维艰,创新作为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性就会越发凸显。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发展压力,有国际经济下行的影响,有国内“三期叠加”的阵痛,但说到底是创新乏力、创新不足。

    而当代世界范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风起云涌,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不断向经济领域广泛渗透,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巨大冲击,更成为新一代产业孕育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顺应这一变革则会搭上新时代的快车,错失这一机遇就会被历史无情淘汰。为此,世界大国都在积极强化创新部署,像美国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则提出了工业4.0战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自然不能松懈,更不能落后,必须切实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创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环境中拔得头筹,根本出路在创新;在发展动力转换过程中做到“换挡”不失速,要有新引擎,这引擎来自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只有创新,才能增强我国发展能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开拓广阔空间。这也就是为什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道理所在。

    创新之难:

    要勇于凤凰涅,浴火重生

    既然创新对中国社会发展如此重要,既然中国社会又对创新有高度的共识,创新在中国社会理当蔚然成风。其实不然,在今日中国社会很多人、很多时候对创新是叶公好龙,嘴上喊得很响,手和脚就是动不起来也不愿意真的动起来。因为创新其实是最不容易甚至是最没人愿意去做的事情。

    从哲学上讲,创新最本质的意蕴是破坏性建设,经济学也持类似的认识。像被称为创新理论创始者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就讲:“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经过竞争而加以消灭。”打个比方,过去有种说法,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顺着前人的路往前走才能更进一步;在创新的时代,这句话恐怕要改为,看得更远是因为把巨人打翻在地,只有另起炉灶走出一条新路才能走得更远。我们仅以科技创新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胶卷照相、显像管电视机一统天下,相关企业钱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数码技术的创新,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胶片记录变为数字记录,这一技术创新完全否定了传统的显像管技术和胶片技术,结果新的电视技术公司和新的数码相机公司占领全部市场,传统电视机和照相机企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科技领域是如此,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同样如此。

    创新不是摊大饼,一圈一圈向外扩张,先保住既有的再去求新的;创新更像鸡蛋孵小鸡,不破不立,不打破蛋壳,永远只是鸡蛋,只有打破蛋壳,新生命才会出现。这从道理上很容易讲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很不容易做到。已经成功的人士,已经过上好日子的社会,谁也不愿意把现状打破,放弃已经拥有的。明明知道不创新等死,也绝不创新去“找死”。在当下与长远的考量中,人性的本能永远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对于中国社会同样如此,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好不容易日子开始过得比较滋润了,为什么要打破。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关于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也源于此。小富即安,没有勇气,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放下现在的一切,就会温水里面煮青蛙。凤凰浴火重生是要死过一回,但是今天的中国社会并不能说已经准备好发展的涅槃。我们从今年以来去产能、去库存、去僵尸企业所遭遇的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不理解乃至抵触反抗情绪中同样能深深感受到这种创新之难。但是再难,这也是中国社会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这道坎跨不过去就不可能有新常态、新发展乃至新中国。

    创新之路: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意识到创新难在何处,也就找到了创新路在何方。这就是把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甚至包括社会心态、心理模式、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协同创新,让创新从理念化为全社会的自觉实践。

    理论创新是先导。我们要通过巨大的勇气、深刻的洞察、理性的光辉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科学的阐述与回答,对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趋势等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用创新理论为创新实践开山辟路、扬旗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方略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新也最管用的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是保障。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今后创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依然蕴藏在体制改革之中。比如十八大以来构建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这“三张清单”就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大创新。这样的创新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可以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我发展的精神在群众中蔚然成风。

    科技创新是基础。培育壮大新产品、新业态,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中国产品和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背后都是科技创新在支撑。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社会要有危机意识但不必妄自菲薄,从高铁的出海到C919大飞机的下线,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社会科技创新的实力与潜力。

    文化创新是根本。有人讲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一种保守的文化,其实不然。中国社会从来不缺文化创新的基因,“日新之谓盛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周易》中的核心要义,也是中国社会数千年来不息脉动的文化精魂。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求新求变的禀赋与新时代的大变革、大转型有机结合起来,让历史的品质焕发出时代的光辉,正是今日中国文化创新已经和正在做的事情。

    四管齐下,多策并举,中国社会的创新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本文网址:http://taxzsw.com/show.asp?id=254
    鲁公网安备37090202001290号 版权所有:山东信泽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2015 taxz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2023004187号-1

    山东信泽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营业执照公示

     

    在线QQ

    在线留言

    实时动态